1. 计算机网络概述
1.1. 三种交换方式的对比
假设A,B,C,D是分组传输路径所要经过的4个结点交换机,纵坐标为时间
1.2.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
数据与速率量
1MB = 2^10B = (2^10) * 8 bit
1Mb = 1*10^6bit
- 带宽
单位 Hz 或 b/s
即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
- 吞吐量
单位时间数据量
- 时延
总时延 = 发送时延 + 传播时延 + 处理时延 (处理时延 + 排队时延)
- 发送时延 = 分组长度(b)/发送速率(b/s) 发送速率=max(网卡速率,信道带宽,接口速率)
- 传播时延 = 信道长度/传播速率 信道长度=传送距离
注意发送速率和传播速率区别,计算中的单位转换
发送速率=传输速率
- 时延带宽积
时延带宽积 = 传播时延 * 带宽
- 利用率
1.3.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
记忆口诀:
Please Do Not Tell Stupid People Anything.
All People Seem To Need Data Processing.
如今用的最多的是TCP/IP体系结构,现今规模最大的、覆盖全球的、基于TCP/IP的互联网并未使用OSI标准。
TCP/IP体系结构相当于将OSI体系结构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合并为了网络接口层,并去掉了会话层和表示层。
TCP/IP在网络层使用的协议是IP协议,IP协议的意思是网际协议,因此TCP/IP体系结构的网络层称为网际层
路由器一般只包含网络接口层和网际层。
网络接口层:并没有规定具体内容,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互连全世界各种不同的网络接口,例如:有线的以太网接口,无线局域网的WIFI接口等。
网际层:它的核心协议是IP协议。
运输层:TCP和UDP是这层的两个重要协议。
应用层:这层包含了大量的应用层协议,如 HTTP , DNS 等。
- P
传输媒体并不属于物理层 决使用何种信号来传输比特的问题 - D
如何标识网络中的各主机(主机编址问题,例如MAC地址)
如何从信号所表示的一连串比特流中区分出地址和数据
如何协调各主机争用总线 - N
如何标识各网络以及网络中的各主机(网络和主机共同编址的问题,例如P地址)
路由器如何转发分组,如何进行路由选择 - T
如何解决进程之间基于网络的通信问题
出现传输错误时,如何处理 - S
- P
- A
应用层该用什么方法(应用层协议)去解析数据
1.4.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专用术语
- 实体
- 协议
- 服务
在协议的控制下,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逻辑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务。
要实现本层协议,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。
协议是“水平的”,服务是“垂直的”。
实体看得见相邻下层所提供的服务,但并不知道实现该服务的具体协议。也就是说,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”透明”的。